一、古书分类及书名?①
中国古代图书分为:
1、六艺略:
著录易、诗、书、礼、乐、春秋、论语、孝经、小学九类图书,这些都是儒家经典或与儒家经典有关的著作,它们被安排在最突出的位置,单独为一略,体现了汉武帝罢黜百家之后,儒家经典在政治上和学术上的指导作用;
2、诸子略:
著录儒、道、阴阳、法、名、墨、纵横、杂、农、小说等十家著作,西汉去古未远,诸子书保存颇多,而西汉后期虽尊儒学,但对诸家学说基本上还是兼收并蓄的,不象后世那样极端,所以诸子列第二大类;
3、诗赋略:
著录了屈原赋之属、陆贾赋之属、孙卿赋之属、杂赋、歌诗五类文学作品;
4、兵书略:
著录了兵权谋、兵形势、阴阳、兵技巧四类军事文献,包括了战略思想、战术技巧各个方面;
5、术数略:
著录了天文、历谱、五行、蓍龟、杂占、形法六类图书;
6、方技略:
著录了医经、经方、房中、神仙四类著作,大体上是医学、科学及方士、巫术两方面的杂拌。
②
古代将图书分为经史子集四大类。
“
经史子集
”是中国古籍按内容区分的四大部类。一些大型的古籍丛书往往囊括四部,并用以命名,如《四库全书》、《四部丛刊》、《四部备要》等,可见四部分类对古籍的重要意义。
1、经
经部收录儒家“十三经”及相关著作,包括易类、书类、诗类、礼类、春秋类、孝经类、五经总义类、四书类、乐类、小学类等10个大类,其中礼类又分周礼、仪礼、礼记、三礼总义、通礼、杂礼书6属,小学类又分训诂、字书、韵书3属;
2、史
史部收录史书,包括正史类、编年类、纪事本末类、杂史类、别史类、诏令奏议类、传记类、史钞类、载记类、时令类、地理类、职官类、政书类、目录类、史评类等15个大类,其中诏令奏议类又分诏令、奏议2属,传记类又分圣贤、名人、总录、杂录、别录5属,地理类又分宫殿疏、总志、都会郡县、河渠、边防、山川、古迹、杂记、游记、外记10属,职官类又分官制、官箴2属,政书类又分通制、典礼、邦计、军政、法令、考工6属,目录类又分经籍、金石2属;
3、子
子部收录诸子百家著作和类书,包括儒家类、兵家类、法家类、农家类、医家类、天文算法类、术数类、艺术类、谱录类、杂家类、类书类、小说家类、释家类、道家类等14大类,其中天文算法类又分推步、算书2属,术数类又分数学、占侯、相宅相墓、占卜、命书相书、阴阳五行、杂技术7属,艺术类又分书画、琴谱、篆刻、杂技4属,谱录类又分器物、食谱、草木鸟兽虫鱼3属,杂家类又分杂学、杂考、杂说、杂品、杂纂、杂编6属,小说家类又分杂事、异闻、琐语3属;
4、集
集部收录诗文词总集和专集等,包括楚辞、别集、总集、诗文评、词曲等5个大类,其中词曲类又分词集、词选、词话、词谱词韵、南北曲5属。除了章回小说、戏剧著作之外,以上门类基本上包括了社会上流布的各种图书。就著者而言,包括妇女,僧人、道家、宦官、军人、帝王、外国人等在内的各类人物的著作。
二、中国最远古的古书?《古三坟》,这本书在孔安国《尚书传序》中有记载:“伏羲、神农、黄帝之书,谓之以三坟”,意思是上古时期伏羲、神农、黄帝的书。也就是说在中国第一个朝代——夏朝还没有建立前,就有书的存在。
第一部分是伏羲篇,名叫山坟,里面有《连山易》、《太古河图代姓纪》、《天皇伏羲氏皇策辞》;
第二部是神农篇,名叫《气坟》,里面有《归藏易》、《人皇神农氏政典》;
第三部是黄帝篇,名叫形坟,里面有《乾坤易》、《地皇轩辕氏政典》。
我国远古时期著作有:
第一、《山海经》。它是一部富于神话传说的最古老的地理书。主要记述古代地理、物产、神话、巫术、宗教等,也包括古史、医药、民俗、民族等方面的内容。除此之外,《山海经》还以流水帐方式记载了一些奇怪的事件,对这些事件至今仍然存在较大的争论。
第二、《阴符经》
古人对这一部天书的评价为:“神仙抱一之道”、“富国安人之法”、“强兵战胜之术”。
这三句话就完全概括了《阴符经》的厉害之处。
根据历史记载这一部古籍是轩辕黄帝时期的,是一部帝王之术的古籍。
不过,古籍成书时非常的复杂,只有“圣人”才能参悟其中的一点点道理,以为这是一部“天书”,不利于传播以及传承,周代时期周文王以及百家宗师姜子牙以及战国时期的黄石公、汉初的张良对其进行删减改良,形成了如今的《阴符经》。
尽管如此,历史上也没有几个人能真正的参悟这一部“天书”。
第三、《尚书》。
《尚书》也是一部成书于上古时代的“天书”,如今考证为上古文化《三坟五典》遗留著作。
很多人会怀疑“《尚书》是核心的儒家经典之一,也是四书五经之首,这怎么会是天书呢”。
其实啊,《尚书》中的篇集是有很多的,是中国第一部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,它保存了商周特别是西周初期的一些重要史料,共分为《虞书》、《夏书》、《商书》、《周书》。
其中《夏书》和《虞书》被合称为《虞夏书》。
这里就得提一提,在古代,特别是先秦时代,古人认为的上古朝代并不像是今天的夏商周三代,在夏代之前还有一个千年朝代,也就是虞朝,因而有了《虞书》。
不过,《虞夏书》在汉代之后就没人能看懂了,更不用说参悟其中的内涵了。
王国维曾表示《虞夏书》就是一部天书,古今以来无人能真正看懂。
第四、《黄帝外经》。
在诸多上古古籍中,《易经》等三易堪称是最神秘的,虽然有二易已经失传,但《周易》流传了下来;这《周易》也堪称中国的一部上古天书,这部包罗万象的古籍已经被中外无数人所重视。
其实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部医书并非《黄帝内经》,而是《黄帝外经》,不过这一部能起死回生的“天书”在成书后就被大火焚烧,没有任何版本流传下来,古籍距今已有4500年。
三、古代奇书有哪些?第一、天下第一奇书《山海经》 《山海经》被誉为“华夏上古三大奇书之一”,其他两部分别是《易经》和《黄帝内经》。 作为一部集合了几百个“传说”的奇书之一,目前,传世版本共计18卷,包括《山经》5卷,《海经》13卷,其中,14卷为战国时期文人所著,另外4卷则为西汉初年作品。
、《青囊书》
据说这本书在古代历史中属于最为顶尖的中医药学著作之一,他的作者就是鼎鼎大名的神医华佗。此书将华佗毕生心血和行医经验一一记载,只可惜《青囊书》已经失传,唯一留下的只有《五禽戏》和《麻沸散》。
2、《六韬》
《六韬》也叫《太公兵法》,相传这本书是先秦时期黄老道家古籍,是《封神榜》的主角姜太公所著。其内容博大精深,被世人传的神乎其神,以致很多人都是这本书并非真实存在。
3、《连山易》
据说为盘古开天地后第一代君主天皇氏所创,远古有三易,另外两易为《周易》和《归藏》。《连山易》艮卦开始以四季六气兴衰指引,六甲值符为凶吉判断,三元九运为时空转换,不同于金木水火土五行生克的指导概念。《连山易》已不知所踪,成为中华文化的千古遗憾。
4、《山海经》
一部玄幻的奇异古书,战中学后期不知何人所著,这本书记载的内容骇人听闻,对历史很多领域的研究价值不一般的高,可惜目前只存世18篇,里面讲的内容完全颠覆了我对世界的认识。
5、《太公阴符》
西周的开国丞相姜子牙所著。这本《太公阴符》在历史上确实存在,这本奇书不仅有兵法韬略和治国方针,还有占卜异术和养生秘诀。姜子牙被封齐国以后,《太公阴符》被历代齐王秘藏和学习,后流传民间,然而秦始皇焚书坑儒把所有民间版本都烧掉了,原本可能存在于秦始皇的棺材之中。
6、《太平要术》
据说是南华老仙赠与张角的,使其掌握了权谋韬略和符咒道术,三年内就聚集了十万黄巾军,席卷东汉半壁江山,直至张角被灭,东汉朝廷才将《太平要术》销毁。如果没有《太平要术》,张角三兄弟只会是农民。
7、《黄帝外经》
很多人都知道《黄帝内经》,中国最早的医学典籍,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,与《难经》、《伤寒杂病论》、《神农本草经》闻名于世,相传为皇帝所著,被称为“医之始祖”。
当时还有一本《黄帝外经》,其影响力要高于《黄帝内经》,传说这本书记载着长生不老之秘,起死回生之术,但现在不可考,有内则有外,这本书影响属于外科类的奇书。
8、《永乐大典》
明朝永乐年间编制,是世界上有史以来最大的百科全书,没有之一。这本被誉为史诗级别的宝物,由2000多人编录的一部中国古典集大成的旷世巨作,号称,万法皆可查,现已成为中国文化的一个标志性符号,只可惜先留存于世只有200余卷。《永乐大典》的失踪是中国书籍史上最大的疑案。
1、《青囊书》
9、《六国史书》
《六国史书》不是一本
《六国史书》不是一本书
③
《周易》《道德经》《论语》
《庄子》《焚书》《二程遗书》
《六祖坛经》《三民主义》
《孙子兵法》《六韬》
《司马兵法》《吴子兵法》
《三略》《太白阴经》
《百战奇法》《尚书》《肇论》
《李卫公问对》《史记》《汉书》
《水经》《诗经》《楚辞》
《汉赋》
④
山海经
17%结果提及
水浒传
11%结果提及
金瓶梅
10%结果提及
三国演义
9%结果提及
西游记
8%结果提及
黄帝内经
周易
鬼谷子
7%结果提及
鲁班书
奇门遁甲
6%结果提及
推背图
5%结果提及
道德经
4%结果提及
四、史书分类?1、按真实性分类:
1、正史:以纪传体、编年体的体例,记载帝王政绩、王朝历史,人物传纪和经济、军事、文化、地理等诸方面情况的史书叫正史。如,通常所说的二十四史。
2、别史:主要指编年体、纪传体之外,杂记历代或一代史实的史书,如《东观汉纪》、《东都事略》、《大金国志》以及《通志》等史书都属于别史。
3、杂史:只记载一事之始末,一时之见闻或一家之私记,是带有掌故性的史书。它不同于纪、传、表、志等体例齐全的正史,也不同于关系一朝执政的别史。它不受体例限制,博录所闻,虽杂荒疏浅,却可弥补官修史书的疏漏与不足,包括家史,外史,小史,稗史,野史,逸史等类别。
4、野史:有别于官撰正史的民间编写的史书。
5、稗史:通常指记载闾巷风俗,民间琐事及旧闻之类的史籍,如清代人潘永因的《宋稗类钞》。有时也泛指“野史”。
2、按体例分类:
1、纪传体:纪传体史书创始于西汉司马迁的《史记》,它以人物传记为中心,用“本纪”叙述帝王;用“世家”记叙王侯封国和特殊人物;用“表”统系年代、世系及人物;用“书”或“志”记载典章制度;用“列传”记人物、民族及外国。
2、编年体:编年体史书按年、月、日顺序编写,以年月为经,以事实为纬,比较容易反映出同一时期各个历史事件的联系。以编年体记录历史的方式最早起源于中国。《春秋》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。
3、纪事本末体:创始于南宋袁枢的《通鉴纪事本末》。这种体裁的特点是以历史事件为纲,重要史事分别列目,独立成篇,各篇又按年、月、日顺序编写。现有九部纪事本末体的古籍。
4、国别体:国别体史书创始于《国语》。国别体史书是一部分国记事的历史散文。分载多国历史。如《战国策》都属于这一类。
3、按时空分类:
1、通史:连贯地记叙各个时代的史实的史书称为通史,如西汉司马迁的《史记》。因为他记载了上自传说中的黄帝,下至汉武帝时代,历时三千多年的史实。
2、断代史:记载一朝一代历史的史书称为断代史,创始于东汉班固的《汉书》。二十四史中除《史记》外,其余都属断代史。
4、按学科分类:
记载各种专门学科历史的史书称专史,如:经济史、思想史、文学史、史学史等。
五、中国历史宝书是哪三本?中国历史文化中的三大宝书是我国文化魁宝,这三大宝书分别是指《山海经》、《周易》、《皇帝内经》。《山海经》主讲地理风貌,人文景观,生命现象。《周易》内含八卦、占卜等内容,只要描述天人思想,风水探源等。《黄帝内经》是一本养生宝典,主要介绍人体生理、经络、调治,人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等。
中国历史宝书是指《山海经》、《易经》、《黄帝内经》。
《山海经》 是一部记载中国古代神话、地理、植物、动物、矿物、物产、巫术、宗教、医药、民俗、民族的著作,反映的文化现象地负海涵、包罗万汇。
除了保存着丰富的神话资料之外,还涉及到多种学术领域,例如:哲学、美学、宗教、历史、地理、天文、气象、医药、动物、植物、矿物、民俗学、民族学、地质学、海洋学、心理学、人类学…
等等,可谓汪洋宏肆,有如海日。
在古代文化、科技和交通不发达的情况下,《山海经》是中国记载神话最多的一部奇书,也是一部地理知识方面的百科全书。
《易经》是研究自然事物运动变化规律的中国古代哲学著作,是我国一部最古老而深邃的经典,是华夏五千年智慧与文化的结晶,被誉为“百科之母,万事之则,群经之首,学问之宗,大道之源”。
《易经》以一套符号系统来描述状态的变易,表现了中国古典文化的哲学和宇宙观。
它的中心思想,是以阴阳两种元素的对立统一去描述世间万物的变化。
《易经》对中国后来历代的政治、经济、文化等诸多方面的影响巨大,在世界的影响也极为深远。
《黄帝内经》是我国医学宝库中现存成书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,是研究人的生理学、病理学、诊断学、治疗原则和药物学的医学巨著。
《黄帝内经》编成于战国时期,总结了春秋至战国时期的医疗经验和学术理论,并吸收了秦汉以前有关天文学、历算学、生物学、地理学、人类学、心理学,运用阴阳、五行、天人合一的理论,对人体的解剖、生理、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、治疗与预防,做了比较全面的阐述,确立了中医学独特的理论体系, 成为中国医药学发展的理论基础和源泉。
《山海经》、《易经》、《黄帝内经》三部书被称为我国上古时代留下的“三大奇书”,堪称整个人类的百科全书,涵盖了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,对中国后来历代的政治、经济、文化、医学等诸多方面的影响巨大而又深远。
三书按所记载的相关内容可分为:研究以阴阳衍生出来的八卦来解释世界万物发展规律的天书(《易经》)、研究历史民俗和古代地理的地书(《山海经》)、研究人的生理学、病理学、诊断学、治疗原则和药物学的人书(《黄帝内经》)。
虽然历史上诸子百家各抒己见,百家争鸣,可在内容核心上并没有突破这三本古书的精髓,至今还没有人能完全读懂其中的深意。